近日,國家標準委發布《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將于明年2月開始正式實施。據介紹,由于電梯整機使用壽命存在很大差異,難以制定電梯整機的報廢標準,因此通過制定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進行報廢與否的判定。
近年來電梯傷人案例屢見不鮮,隨著國內外電梯行業缺少報廢標準的空白被填補,電梯安全能否得到更嚴格、規范的保障?
隨著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電梯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電梯一出事,絕不是小事情。市民王小姐就有好幾次被困小區和單位電梯的經歷,“有一次一個人坐電梯經歷斷電,停在半空所有照明都熄滅了,嚇得差點哭出來。”王小姐的故事并非個案。
現狀:
平均每天要解救38人
去年底,廣州市質監局發布一份數據顯示,目前廣州電梯保有量已突破10萬臺,位居全省第一,其中不乏舊電梯,困人事故接連不斷。截至去年12月,廣州市電梯應急專線“96333”運行兩年共接到求助電話近10萬通,解救被困人員近3萬人,平均每天接到電話136通、處理困人事件14宗、解救被困人員38人。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提高電梯安全系數的緊迫性。
就業內人士來看,通常以15年作為電梯壽命的一個分界線。廣東科安電梯工程技術公司董事長李國陽介紹,廣州目前使用年限在15年以上的電梯不到1萬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老舊的低層電梯,而近年來新修建筑物的高層電梯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維保狀況都比較安全。李國陽表示,“目前電梯維保主要是制造廠家和維保公司兩方面操作,就廣州而言廠家維護的只有3成,另外7成都是交給專業維保公司。”
問題:
制造、維保都有漏洞
電梯安全系數不足,到底病根在哪?首先,是廠家生產技術不過關,山寨電梯、假冒偽劣商品以次充好。去年11月,湖北荊州警方成功破獲一起制售偽劣電梯案,銷往國內多省份、價值2200余萬元的品牌電梯,竟然全部是假冒偽劣產品。這家小作坊并無電梯生產資質,通過采購電梯配件自行拼裝,冒充合格電梯銷售。這說明電梯制造行業技術門檻并不高,相關部門還應把緊資質認定關,尤其是要經常檢驗廠家的生產工藝和流程是否符合規定,嚴打“李鬼”電梯。
其次,則是后期維保不當。業內人士稱,80%以上的電梯事故都與后續檢修保養不到位有關。目前,電梯被納入《特種設備安全法》等法律框架中進行管理,卻缺乏詳細的技術標準。為了彌補這一短板,各地基本是依靠出臺各自的地方性法規、條例作為約束。以廣東為例,《廣東省特種設備安全條例》《廣東省電梯使用安全條例》兩部法規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就明確了電梯維護保養單位的安全義務,要求至少每十五日對電梯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建立維護保養檔案等。但電梯維保企業良莠不齊,一旦檢測維修流于形式,就很容易發生問題。在電梯報廢國標出臺后,有關部門更要加大對國標落實情況的檢查,維保跟不上的企業要加倍處罰直至“終身禁入”。
爭議:
與其強制報廢 不如科學用電梯
據介紹,明年2月開始實施的《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并非強制標準,而只是推薦性國標。電梯安全茲事體大,是否應該有強制性的報廢制度?持肯定態度的人不在少數。廣州市政協委員歐陽智鴻就曾提出建議,應該立法規定廣州電梯強制性的報廢標準,避免安全隱患。但李國陽認為,電梯強制報廢雖然有一定道理,“就好像車一樣,新車總比舊車好,但也有不合理之處。電梯有的活動件磨損比較快,能修就修該換就換,也有很大一部分零部件磨損很小,整體強制報廢是極大浪費。”他認為,新國標擬定零部件報廢標準是綜合考慮了各方面因素的,“根據我們的實際經驗,只要有合格規范的維保,及時替換報廢件,舊電梯也一樣很安全。”他舉例稱,在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使用年齡超過20年甚至達到50年的比比皆是,“歐洲很多歷史悠久的高級酒店,使用的還是幾十年前的老式電梯。”
在他看來,與其呼吁電梯強制報廢,不如培養公眾良好的電梯使用習慣。中國電梯協會副秘書長張樂祥也曾表示,中國電梯故障頻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為使用不當。用客梯運輸重物,用手阻攔電梯關門,電梯停運時強行掰開門……這些行為不僅會損壞電梯性能,還可能造成嚴重事故。李國陽稱,手推車、嬰兒車禁上扶梯是基本常識,但在廣州各商場里這樣的現象司空見慣。有鑒于此,有關部門還應加大對安全使用電梯的宣傳力度,商場、酒店必要時可派出專人在電梯前做出引導,以免事故發生,逐步形成規范的使用習慣。